自信人生——刘妍英
退役前她是位上校军官。一米七的高挑个头,面容白里透红,身材凹凸有致,走路虎虎生威,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给人的印象是三十出头,可实际上她已经年过半百。难怪有人说,自信的人生永远年轻。
她来自山东沂蒙山区,一曲《沂蒙小调》唱得情真意切,有板有眼,颇有韵味。
刘妍英每天都在忙碌工作之中
她叫刘妍英,广西旭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的董事长,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表彰为“优秀女企业家”。
店主原来是“上校”
刘妍英1980年入伍,当时只有初中文化。后来,天资聪颖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医院,由于专业技能精湛,她先后在两家医院担任护士长。更由于琴棋书画皆可露一手,经常主持部队文艺晚会,一口国语比京片子还地道。
记者看到她时,第一眼就觉得眼熟,到她办公室后,一眼看到她桌上的照片才恍然:原来,她的新闻多次登上《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搁到当今,她是个不择不扣的“网红”。
原以为她来自干部家庭,可我们这位漂亮女兵却颠覆了我的判断,她家庭三代贫农没有任何背景。也许,她的聪明能干,她的美丽善良只是得益于蒙山沂水的灵气。
2004年,上校刘妍英要退出现役,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她选择了自主择业。
酷爱时装的她,第一次试水商海弄潮,选择了开服装店。不得不说,天生丽质的她不但是个极好的“衣服架子”,对时装也极具悟性。短短数年,她便有了自己的公司和旗舰店,由一级代理商成为一级制造商,独家品牌商店遍布沿海各省,最多的时候,她一个人要管理28家店,仅代理的名牌服装就有数十种之多,以至于现在她还有数不胜数的服装从未穿过。
在电量控制室刘妍英认真查看运营情况
用现在的话说,刘妍英捞到“第一桶金”的过程简单粗暴。可这对她而言,既是一种幸运的开始,也是一种磨难的开始。
军人的本色就是越挫越勇
2008年初,在服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刘妍英应战友邀请,来广西旅游。从北海到防城港,刘妍英一方面为这里的景色感到愉悦,一方面也为这里的物价之低感到咂舌。于是,短短一周,刘妍英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银行卡上的几百万元全部变成了房产。
也正是因为这些房产,让刘妍英真正与防城港结缘。
刘妍英成了有钱人,但骨子里她还是当初那个兵。她认为物质的富有是初级的,精神的富有才是高级境界,必须让自己的人生更有宽度和厚度。她特别感谢自主择业政策,党和政府在军人退役的情况下,仍给予优厚的待遇,让她常怀感恩之心,特别渴望有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在与战友相会的时日里,她深深了解到,那些与她同为行伍出身的兄弟姐妹,还有许多人生活还过得不太体面,特别是一些缺乏技能的退伍老兵,日子过得甚为艰难。
刘妍英的兄弟姐妹中,有从事板材加工的企业。在经营服装的同时,刘妍英对此也有所涉猎。于是,在了解防城当地还有许多退伍老兵工作无着,而当地又有她办厂所需的原材料后,她斥资800万元办了一个板料加工厂。工厂招聘员工百余人,相当部分是退伍老兵。
刘妍英告诉记者,办这个厂的初衷,就是想为部分退伍老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说:我对这个厂的要求就是,对国家依法纳税,对员工按月发薪,只要工厂能正常运转就行。
但是,做服装顺风顺水的刘妍英做板材却只能用“命运多舛”来形容。由于是外来户,当地的合作伙伴一开始抱有怀疑态度;工厂驻地的部分老百姓出于私心作祟,故意刁难;特别是天工“不作美”,第一次台风来袭,将新厂房掀开个盖,刚刚进的价值200余万元的原材料一夜之间打了水漂;好不容易重整旗鼓进入正轨,又遭遇第二次台风。
20多年的军旅生涯,锤炼出刘妍英越挫越勇的本色。车间顶没了,刘妍英带着儿子重盖;技术工人难找,刘妍英生生把自己锤炼成了技术“大拿”;市场打不开,刘妍英拿着样品一家一家推销……
总之,经过近4年的打拼,刘妍英终于在防城港市站稳了脚跟。
转型,军人号音只有“向前、向前”
记者手里有一份2015年6月26日防城港市新闻网的报道:今天上午,随着投资商、项目业主及相关官员手按水晶球,宣告防城港市旭日升5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不但填补了我市光伏发电的空白,而且为广西目前最大的地面光伏发电项目。
不错,这又是刘妍英的杰作。
十万大山,位于广西的西部,属桂西南山地勾漏山系,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贵台镇,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
刘妍英在光伏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来到防城港市后,刘妍英逐渐迷上了防城区的十万大山。这里在防城的北部,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平旺乡,西南经板八、峝中延伸入越南,在防城境内长达130多公里,是防城与上思、宁明两县的分水岭,为北部屏障。山脊平均高度海拔1000米左右,一般坡度35°~45°之间。
山上,时而云雾缭绕,细雨霏霏;时而云散天晴,霞光万道。
刘妍英在欣赏峰峦叠翠、流水潺潺的同时也在思考:这里很适合光伏,这里的老百姓还很贫穷,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不破环环境,又能让老百姓受益,让十万大山的阳光照耀到老百姓的身上,让十万大山的清风拂面,沁入老百姓的肺腑,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满山遍野的光伏板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前的刘妍英对光伏发电并不完全了解,但她觉得这是一条值得走的路。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学习,刘妍英多方筹措资金,然后一头扎了进去。
防城港市旭日升5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作为该市首个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项目,一路走来绿灯连连:2014年9月24日,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项目并网意向协议书;同年9月28日,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颁发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2015年纳入防城港市“边海经济带建设”重点项目路线图。
刘妍英介绍:该项目选址于防城区滩营乡薄竹塘山岭,占地约2300亩,拟建设55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一座,总投资5.8亿元。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均发电量6000万度,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
刘妍英陪同记者来到十万大山。一路上,车行在只能容下一辆车的山路上,时而直上直下陡峭异常,时而蜿蜒曲折峰回路转,同车的男子汉都不免有些胆战心惊。刘妍英告诉记者,为了推动这个项目落地,她已经独自驾车千百次从这条山路上穿行,最多的一天曾经跑了7个来回。不过,现在的她已经不敢开了。原因是去年夏天在一次进山途中,由于汽车座椅没固定好,在一个陡坡上,座椅突然后滑,刘妍英双脚离开了油门、刹车,只有双手吊在方向盘上。汽车直往后溜,刘妍英吓得够呛,有一瞬间,她甚至有了“完了”的念头。
其实,记者了解到,相对于行路难,这个项目落地更难。
一开始,许多人不相信刘妍英一个外来女子,能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然后,就有人把这个项目当作“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再后来,干脆人为设置种种障碍,大有“我占不了便宜就谁也别想干”的架势。
刘妍英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曲曲折折,足可以拍一部百集电视连续剧。但是,2016年6月28日,该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记者了解到:旭日升新能源致力于太阳能领域内,采用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方式在光伏板下种植、养殖、育苗等产业,能有效带动当地的农业、林业、旅游等事业的发展。
记者特别想知道,作为一个异乡漂泊的女子,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刘妍英,不论顺境逆境,不论艰难困苦,不计成败得失,在自主创业路上一往无前?
刘妍英深入储电设备间了解情况解难题
在临沂电视台“沂蒙精神万里行”栏目中,在无数战友的微信转发中,记者找到了答案:一入军旅,终身是兵。部队教会了我管理,培育了我的果敢,锤炼了我的勇气,提升了我的大局观,所以,在创业的路上,我立誓绝不给这身国防绿抹黑,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敢于亮剑,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如今的刘妍英拥有5家企业,总资产逾5亿元。面对临沂电视台的镜头,她说:我还想把这种成功的模式带回家乡,为家乡人民做点贡献。
特约记者王玉、杨川摄影/撰文
责任编辑:张太阳
中国E点 共同关注
E-dot China Common Concerns
网址: http://www.chinaedotmedia.com
邮箱:boss@chinaedo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