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王玉:用影像把红色血脉赓续相传

中国E点新闻
2022-08-06

王玉:用影像把红色血脉赓续相传


一进入军休干部王玉的家中,摆在客厅的16mm电影放映机立刻将我吸引,放映机中间崭新如初的“八一”军徽,无不显示了这个军休家庭镌刻于血脉之中的红色印记。


与梦想失之交臂

用8年结下一生挚爱


1981年高中毕业后,王玉离小时候的梦想——画家,只剩一步之遥。但这看似触手可及的梦想,终究是成为了一辈子的遗憾。10月从军后,美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当画家还是从军?此刻的他,抉择两难。几经思索后,王玉选择了成为一名军人,而那个画家的梦想,也以另一种形式——电影放映机,成为了他生命里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王玉放映工作证.jpg


王玉电影放映证书


由于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18岁的王玉在那个电话都未普及的年代,就有了不错的拍摄功底。他作为一名宣传骨干,结合自身的美术特长,在连队里如鱼得水。参军后不久,军区要举办一期电影放映员学习班,当时团里只有1个名额,经过层层推荐选拔,他硬是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第一批电影放映员,而这一放,就是八年。


王玉放映图片.jpg


王玉在为社区居民放映电影


《雷锋》《南征北战》《高山下的花环》......这些都是王玉放映过的影片,每一部都令他记忆犹新。“对我而言,《雷锋》深刻地影响着我和我的战友。”王玉说:“有一个战友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动手能力不强。自从看了我放映的《雷锋》之后,改变很大,一改之前的娇气,坚持学雷锋助人为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并在当年被连队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这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王玉维修放映机.jpg


这是当年王玉在维护保养放映机


当电影放映员的八年中,王玉最熟悉的“伙伴”是电影放映组的唯一一辆自行车。他们一起涉过水坑,爬过高坡,走过雪地,虽然自行车有时候会闹些“小脾气”,但并不影响他们共同携手相伴、不舍不弃。这八年间,王玉入了党,和放映组的战友放映了一千多场次电影,圆满完成了各项放映任务,与电影放映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从放映员到报道员

一路见证中国航天变迁


在当电影放映员的同时,王玉还是部队的报道员。1987年在大兴安岭大扑火救灾中,他深入火场采访、撰写稿件,其中《火海铁军》摄影专题,在《黑河日报》整版刊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荣立了三等功。他还在《前进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多家报刊进行投稿,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写作和摄影功底。


3首飞航天英雄杨利伟和记者王玉在一起.jpg


王玉在专机上采访中国首飞航天英雄杨利伟并合照


1989年,王玉正式与电影放映员告别,真正成为了一名专职新闻干事。此后,一路从团部到师部,从师部到集团军,在调到济南军区时王玉有两个选择,是留在济南?还是到野战部队去?面对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抉择,王玉秉承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奔赴一线,走向基层部队。


辉煌.jpg


王玉摄影作品《辉煌腾飞》


逢年过节,是王玉最忙碌的时刻。为了赶上新闻的时效性,他上午采访完毕,下午就写好稿件,冲洗好新闻照片,委托火车站的军代表,让乘务员把新闻稿带上火车到达北京投递到邮箱,隔天准能见报。1994年至1996年,王玉在《解放军报》借调工作时担任图片编辑,1997年《中国军工报》(部队版)创办,王玉又被调任至《中国军工报》担任摄影记者、美术图片编辑。


王玉获奖证.jpg


王玉的获奖证书和奖杯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王玉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辉煌历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不论是震耳欲聋的火箭发射,还是迎接航天英雄的凯旋归来,他都能抓取到最典型的那一历史时刻。尤其是关于中国载人航天方面的摄影作品,更是他引以为傲的,那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优秀摄影奖》的证书和独一无二的奖杯,则是对他摄影工作的最高认可。


红色电影赓续血脉

一堂好课点燃新闻焰火


2016年,王玉离开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休干部,居住在来广营地区。由于对电影放映机的挚爱,从未停下收藏脚步的他,家中摆满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大大小小的电影放映机,每一部他都如数家珍,而且每一部电影放映机都有其规格配套的电影胶片,并且都能正常放映,这点更显得难能可贵。


王玉给战士讲课.jpg


王玉在给战士们讲解16毫米电影胶片知识


如何在新时代下激活老电影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把中国经典胶片电影赋予它新的“使命”,自己愿意做一个红色电影文化的传播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者,王玉如是说。他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和有关单位及战友的邀请,带上电影放映设备,走进社区、军营、学校、医院放映红色电影。在他看来,这既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红色电影的内在活力,自己有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放映电影,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


王玉授课.jpg


王玉在给北苑一号院社区到同学上新闻课


除此之外,王玉运用自己的新闻专业知识,在社区中开展新闻小课堂,为社区的小同学传授新闻采访和写作知识,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通过一堂堂的课程传播给同学们,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新闻"的种子。王玉不辜负多年来党对自己的培养,传承好党员的奉献精神,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特别军礼.jpg


王玉摄影作品《特别军礼》


从电影放映员到首席摄影记者,青葱少年已悄然花甲;从新闻干事到新闻主编,提笔一挥便是四十个春秋。时间改变了王玉的容颜,却未改变那些红色电影里革命家的初心;也未改变那些电影放映机里时代的变迁;更未改变那些航天新闻照片里中国航天的崛起;从未改变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远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本文作者薛志强】

责任编辑: 夏丽萍



中国E点 共同关注

E-point China Common Concerns

网址: http://www.chinaedotmedia.com


凡注明中国E点的图片、文字、视频内容均属于“专稿”,转载分享图片请保留中国E点水印,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E点。

联络邮箱:yifeng8586@163.com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