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眸:我的“神六”三步曲

中国E点特刊
2021-06-17

编者按:正值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之际,本期【聚焦】特编发军事记者王玉采访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亲历,以飨读者。


【聚焦作为中国军工报社记者,我亲眼目睹了“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出征、发射到胜利凯旋,用一颗挚爱新闻事业的心去频频按下快门记录精彩。

22w.jpg

《整装待发》王玉摄

    2005年10月3日,我奉命提前进入“神六”的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白天去发射任务一线拍摄采访,晚上整理图片,发稿,紧张的工作,忘却了昼夜。

        10月12日凌晨3点,我便起床保养相机,擦拭镜头,将闪光灯电池装好,检查完毕。

02A04航天员乘组亮相王玉摄we.jpg

《乘组亮相》王玉摄

4点40分到达航天员公寓——问天阁,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仪式的现场。这时,气温急剧下降,片片雪花纷纷落下,仿佛和我们这些“老记”们在抢“新闻”,争相目睹航天员出征时的风采。

04B07神圣使命王玉摄we.jpg

《挥手致意》王玉摄

  离出征时间还有20多分钟,风在呼呼地“欢笑”,雪花在翩翩起舞,我的心也在不停狂跳,急切盼望出征仪式那庄严的时刻早些到来,在近百名记者面前,最后的冲刺到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过,“长枪短炮”一一摆开,我站在木架上的最后一排,选择好最佳角度,调整好光圈和快门等待着。

03B24x16in-1we.jpg

《出征仪式》王玉摄

     5点20分,两位航天员冒着鹅毛大雪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请示出征。我将镜头对准航天员,记录他们无畏的精神风貌。

“出发!”当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下达出征令时,我迅速高举相机,用35毫米镜头,连连按下快门,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全景记录下来。这是目睹“神六”第一步——出征

08发射升空王玉摄wF.jpg

《辉煌腾飞》王玉摄

      7点30分,乘车来到发射场,按照规定,我只能在外围拍摄。到达地点后,我背起40多斤重的摄影包,顶着寒风,在茫茫的戈壁滩里,选择最佳拍摄角度。

      8点59分57秒,随着隐隐约约的倒计时声,我的心反而平静了起来,因为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当听到“点火,起飞”时,我轻轻地按下了快门,那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将我的心和两位航天员紧紧地系在一起,升空、升空……这是“神六”第二步——发射

2《神圣使命》王玉摄w.jpg

《神圣使命》  王玉摄

      10月17日10时许,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胜利凯旋,在北京飞控中心执行采访任务的苏扩善总编,想方设法给我办理到一个标有A字的现场采访记者证,我非常珍惜这次摄影机会,准备好了两台照相机,“长枪短炮”武装整齐,只等两位航天英雄的到来。

  一声鸣笛,将我在摄影画面的构思中叫醒,迅速调整好相机,冲向前去,对准亲切而又熟悉的两位航天员,我兴奋地连连按下相机快门。

《胜利凯旋》王玉摄wF.jpg

《胜利凯旋》王玉摄

  戴上花环,乘上检阅车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频频向前来欢迎他们的各界群众挥手致意。我不时地换用长焦镜头,将焦点从他们兴奋而疲倦的脸上,聚焦到两颗赤子“心”中。我按动快门的手在微微颤动,因为,不忍心让我的战友长时间地挥动手臂,我知道,他们从太空中归来,实在太累了,应该好好地休息一下。这是“神六”第三步——凯旋

  连日来,经常接到亲朋好友的电话和短信,说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里,看到了我“东走西窜”抢拍新闻照片的身影。我说这是沾了“神六”的光!

为深入采访了解航天员训练时的生存状态,王玉把手放进聂海胜的航天服里摸出了一把汗水w.jpg

  为深入采访了解中国航天员训练时的生存状态。在一次训练间隙,我把手伸进航天员聂海胜的航天服里,不料从中摸出了一把湿漉漉地汗水......

责任编辑:李彩立



见证历史 记录精彩

人民网记者鲁冰

  怀揣梦想的王玉从士兵到大校,从边防哨所到军委机关,牢记使命,一路前行。

  从戎36载,王玉始终坚守在军事新闻摄影的阵地上,以相机为武器,时刻冲锋在新闻现场的第一线,聚焦目标、按动快门。从扑灭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熊熊烈火到沂蒙山区洪水肆虐的抗洪救灾,从风卷残云的军事演习战场到新型武器装备试验场,从跟随“远望"船跨越南太平洋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从航天卫星发射到国家领导人视察部队……所参加的每一次军事行动和重大活动,都留下了王玉端着“长枪短炮”——照相机,捕捉精彩瞬间的足迹和身影。

  王玉喜欢军队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听党指挥坚如磐石的信念。他说:“一幅优秀的军事摄影所蕴含的力量和传递的信息是无穷的,它能够提振精神激励将士,为了打赢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拍摄的每一幅画面都蕴含着诗一般的语言,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令人难忘的故事。

  王玉冒着生命危险在炮声隆隆的“实战”中拍摄,在空中采访中国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他给多位中国领导人拍过照,受到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头顶上的“八一”军徽,见证了王玉用一颗挚爱军事新闻摄影的心,去思考问题,激发灵感,从而捕捉到了每一个瞬间的精彩。胸前闪闪发光的两枚军功章和一枚金质国防服役章,印证了他对中国军事新闻事业执着追求和责任担当。

  爱摄影胜过一切的王玉,把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当做一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时刻在激励着自己,为了钟爱的新闻摄影事业——勇往直前!


896wf.jpg

【主人公小传】

  王玉 山东平邑人,1981年入伍,《中国军工报》首席摄影记者、美术图片主编,摄影艺术家、资深媒体人。

  荣获国际摄影艺术大赛金奖、第十四届中国新闻摄影编辑银奖、全国暨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最高奖、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摄影编辑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优秀摄影奖、全军军事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等70余项。

  先后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艺术摄影作品6000余幅,撰写评论及论文100余篇。


中国E点 共同关注

E-dot China Common Concerns


网址: http://www.chinaedotmedia.com

邮箱:boss@chinaedotmedia.com

分享